大雁 五常俱全的“禽中之冠”

发布日期:2024-09-19 19:21

来源类型:一起训练吧 | 作者:岛崎遥香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2024年新澳门今晚免费纸料】【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香港特马开码结果今天】【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澳门天天彩资料自动更新2000年】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又到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季节。在我国,大雁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有灵性的鸟。它不仅姿态优美、鸣声清脆,而且长幼有序、夫妻恩爱、依时而动、从不误期。正因如此,先民很早就驯雁为鹅,将这种可爱的飞鸟留在了身边。

成群飞翔的灰雁

南来北往

大雁,是雁属鸟类的统称,共同特点是体形较大,嘴的基部较高,嘴的长度和头部的长度几乎相等;上嘴的边缘有强大的齿突,嘴甲强大,占了上嘴端的全部;颈部相对较长,翅膀长而尖,尾羽一般为16至18根;胸部和腹部比较宽,身上的羽毛大多为棕色、黑色、灰色和白色,有些种群的颈部有明显的白色斑块,脚为粉红色或橘色。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斑头雁、灰雁等,在民间通称为“大雁”。

大雁的体形高大,翅膀宽大优美,非常适合观赏。它们通常几十只到上百只为一个群体,栖息在湖泊、旷野、稻田之中。集体起飞时,雁群纷纷伸长脖颈,奋力扇翅,盘旋升空,鸣声清脆响亮,远远望去十分壮观。

一年中的多半时间,大雁栖息于北半球北部地区。每年秋季,大雁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温暖地区越冬。它们的迁徙需要花费一两个月的时间,飞行几千公里,在南方停留一个冬季后,次年春天又飞回北方繁衍下一代。大雁的全球迁徙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北美的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等地,飞行至美国中部和墨西哥的湖泊和河流;另一条是从亚洲的西伯利亚和蒙古等地,经过中国和朝鲜,飞行至东南亚。由于大雁每年的“跨国旅行”路途遥远,途中经常遭遇恶劣天气、缺水少粮和人类的非法捕杀,近百年来,全球大雁的总体数量一直在下降。

大雁在迁徙飞行时会排成雁阵,雁阵有时是“人”字形,有时是“一”字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飞在前面的头雁扇动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雁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飞行,从而节省了体力。头雁往往由体力好又有经验的壮年雁担任,但头雁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变换队形,更换头雁。迁徙通常在白天进行,飞行速度约为每小时50公里至60公里。

由此可见,大雁的团队协作能力很强。迁徙途中觅食和夜晚休息时,雁群中总会有几只雁负责站岗放哨。一旦发现危险,站岗的雁就会“咿啊、咿啊”大声叫着起飞,其他雁便跟着飞起来,等到危险过去再降落。

大雁属于杂食性的水禽,通常以水生植物、牧草以及谷物为食,在水中生活时,也会寻找螺、虾以及小鱼为食。虽然大雁在全球的越冬地主要分布在北纬30°附近,但它们南迁途中如果遇到气候温暖、水面不结冰、食物充足的小环境,也会在相对靠北的地区停留下来。比如,大雁在我国的越冬地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但在北京延庆的野鸭湖,河北邯郸市磁县溢泉湖、白洋淀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都可以见到前来越冬的雁群。

“一代文宗”元好问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词歌颂大雁忠贞的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大雁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非常忠诚于自己的伴侣。大雁保持一夫一妻制,为抚育后代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鸟类所面临的生存状况非常严酷,大雁也是如此。大雁每次产卵4到6枚,孵化周期30天左右。在产卵之后,需要父母双方轮流孵化雏雁,孵化之后又需要轮流捕食养育雏雁。一旦缺少父母其中一方,必然会导致雏雁的存活率大幅度下降。因此,维持一夫一妻制,是提高雏雁存活率的有效方式。

正因大雁具有上述这些特点,自古以来被中国人视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全之鸟,体现了儒家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所以被国人称为“禽中之冠”。

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鹅。

今年春天,朝阳公园野鸭岛畔,一只大白鹅带着两只鸿雁宝宝在水中嬉戏。(图片来源:北京朝阳公园)

驯雁为鹅

今年春天,北京朝阳公园的野鸭岛上,一对鸿雁带着两只毛茸茸的幼崽穿梭在芦苇丛中觅食、嬉戏的情景,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看。有趣的是,鸿雁宝宝的身边除了双亲外还有一只大白鹅紧紧跟随,模样十分亲近。工作人员推测,大白鹅或许曾经代理孵化过鸿雁宝宝一段时间,于是被雏鸟们当作了“白鹅妈妈”。在瑞典著名童话《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家鹅也是跟着迁徙的大雁一起飞行。为什么家鹅与野生的大雁关系会这么好呢?那是因为家鹅本身就是大雁驯化来的。

最新研究显示,在距今7000至6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一处遗址中,我国的先民们已开始驯雁为鹅。由中、日两国共同组成的专家组在浙江宁波余姚市的田螺山遗址中,发现了232块雁类的遗骨,专家认为它们应该是先民的“厨余垃圾”。

通过组织学分析,学者们发现了4块幼鸟的遗骨,它们属于4至16周龄的幼鸟,其中一块属于4至8周龄的幼鸟。而野生大雁通常要8周龄后才有能力迁徙,因此,专家判断,这只幼鸟是在当地孵化的,而当地并非野生大雁的繁殖地。同时,学者们又分析了这批幼鸟遗骨中氧、碳、氮的同位素比例,并与遗址中出土的哺乳动物骨骼进行了对比,发现有的雁是喝本地水、吃本地食物长大的。学者们还发现,有几只雁体形大致相同,应当是圈养繁殖的结果。

河姆渡文化有着发达的稻作农业,拥有考古发现的世界上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大规模稻田。先民收割稻田,做不到颗粒归仓,也就在无意间给大雁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从而为驯雁为鹅提供了机会。它们的肉能吃,羽毛能用,会下蛋,还能当警卫,这应该是先民驯雁为鹅的初衷。

专家们据此推断,家鹅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禽,比家鸡早了3000多年。一些出土的鹅形文物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在距今6000年的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出土了一件滑石人像玉器,人像背面刻有鸟纹,鸟头凸起回首,依附于人身,鸟的模样很像雁或鹅。学者分析认为,如果是未经驯化的野雁,绝不会如此神态自若、乐与人处,而应是引颈长鸣、惊恐起飞的姿势。这件“回首鹅”造型生动,鸟的神态具有人工圈养的气质。说明早期先民已经“驯雁为鹅”,才会将其作为艺术加工的对象。而在距今3000多年的河南安阳妇好墓中,出土了3件造型非常精美的鹅形玉器。说明早在商代,中国人饲养家鹅已经比较普遍了。到西周时期,北方驯养的鹅传播到长江以南,逐渐在南方辐射发展起来。

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家鹅和欧洲家鹅的起源不同,中国大部分的家鹅起源于鸿雁,而欧洲大部分的家鹅起源于灰雁。鸿雁是大型水禽,体长90厘米左右,体重2.8至5千克,嘴黑色,上嘴基有疣状突出,被称为“瘤鼻”,豆雁、灰雁的嘴则没有这种特征。鸿雁上体浅灰褐色,头顶到后颈暗棕褐色,前颈近白色,远处看起来头顶和后颈黑色,前颈近白色,黑白两色分明,反差强烈。我国常见的家鹅也有“瘤鼻”,上体大多呈浅灰褐色,头顶至后颈棕褐色,嘴黑色,这些特征都与鸿雁的外貌特征很像。我国家鹅的身体大多呈白色,很可能是从鸿雁的白化种中选育而成的。鸿雁在我国的繁殖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齐齐哈尔等地,迁徙途经东北南部、内蒙古中部、河北、河南等,越冬在长江中下游,以及福建和广东东南沿海。这与发现早期家鹅遗迹的浙江宁波、辽宁东沟、河南安阳,在地理位置上也是吻合的。此外,鸿雁的雏鸟亲人,性情活跃,无需特殊饲料,只要有水、草就能正常生长发育,是比较容易驯养的。

灰雁比鸿雁略小,体长70厘米左右,体重2.5至4千克,体大而肥胖,嘴、脚肉色,上体灰褐色,下体灰白色,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比鸿雁高。欧洲大部分的家鹅与灰雁的外貌特征十分相似,被认为是由灰雁驯化而来。

翱翔诗坛

早在中国古代,大雁便翱翔于文学的天空,被诗人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大雁常与季节更替、羁旅的游子、谪贬的官员等密切相关,作者借雁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也有一些咏雁的名篇佳作展现了豪迈阔达的胸襟,抒发了凌云壮志。

以鸿雁入诗,源于《诗经》。《小雅·鸿雁》有:“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音qú)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鸿雁在我国境内冬去春来年年迁徙,似乎永无固定栖身之所。这一特征与成群结队的背井离乡之人相契合,于是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自叙悲苦,所谓“哀鸿遍野,民不堪命”。此时的雁,是以流浪漂泊的意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

雁性喜群飞,通常总是成群结队,集体迁徙。雁一旦失群便成“孤雁”,在迁徙途中面临十分艰难的处境。因此,孤雁、孤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自己孤苦漂泊的典型意象。写孤雁最有名的文学作品莫过于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此词作于元丰三年。此前一年,即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等摘取苏轼讽刺新法的诗句,深文周纳,将他逮捕下狱,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责授黄州团练副使,于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至黄州贬所,寓居定慧院。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既是写孤雁特立独行的性格,也写出了作者宁肯在寂寞荒凉的地方独处,也不愿攀附权贵、偷安于高位的志向。

唐宋年间,在很大一部分的诗词作品中,咏雁主要表现的是忧思怀人的思想感情。在这里,“忧思怀人”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二是居家之人对漂泊在外的亲朋好友的挂念。每当秋风起,天气转寒,大雁便往南方迁徙。这种景象最易牵动天涯游子的情感,诗人常常借雁抒怀,寄托自己浓浓的乡愁。

如唐代诗人赵嘏《长安晚秋·秋望·秋夕》:“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当时赵嘏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而滞留长安,准备来年再考。但是到了秋天,西风萧瑟,北雁南飞,一个人居住在旅馆,不免孤独寂寞,不禁想起家乡楚州山阳来,山阳即今之淮安。想起家乡的亲人,写下了这首经典之作,受到了杜牧等的夸奖,也得到了“赵倚楼”的雅号。他另一首《寒塘》也被誉为写雁诗歌中的佳作:“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最脍炙人口的“睹雁思人”之作当属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她的《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更是写出了“见雁思故”之愁。

同样写秋雁,作者的处境和心境不同,雁所代表的意象也会完全不同。唐代诗人李白在面对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时,不由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写下“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诗句。诗句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也展示了诗人豪迈阔达的胸襟。“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笔下,雁是革命征程的见证者、伴行者,声声雁鸣,催人奋进。

地名溯源

雁栖湖的来历

怀柔雁栖湖

雁栖湖,地处北京市怀柔区城北8公里处的燕山脚下,北临雄伟壮观的长城,南依一望无际的平原,水面宽阔,风光旖旎,素有“京北小西湖”之称。那么,“雁栖湖”之名是如何得来的呢?

其实,湖因河而来。雁栖湖位于怀柔雁栖河出峡口处。雁栖河原名雁溪河,属潮白河水系。雁溪河之名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间,《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雁溪河源出塞外,经神堂峪,由县东王化庄入白河。”

雁溪河最初称小清河,因河水清澈而得名。早年间水草丰沛,每年秋冬时节,南飞大雁多在小清河畔栖息,所以被附近百姓称为“雁溪河”,后谐音为“雁栖河”。它源于八道河乡西栅子村,由多股山泉汇流而成,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而行。河虽不大,但清澈见底,倒映着两岸的青山,景色秀丽。

成语故事

“鸿雁传书”的由来

中国邮政2014年5月10日发行的《鸿雁传书》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的徽志

在成语“鸿雁传书”中,鸿雁充当了信使的身份。那“鸿雁传书”的来历是怎样的呢?

据《汉书·苏武传》记载,匈奴单于为了欺骗汉使,谎称苏武已死,而汉使早已得知苏武还活着,并在北方大泽牧羊,便编了个故事,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正是苏武写的。单于听后大为震惊,以为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鸿雁也替他传送消息,只得向汉使道歉,把苏武放了回来。后人就常用“鸿雁”“雁书”等指代书信。

遥想那个交通落后、工具简陋的年代,山长水阔,两地相隔之人要想将书信送到对方手中,似乎只能依靠不畏艰难的鸿雁。鸿雁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信使的代言人,中国邮政的徽志就是一只鸿雁的造型。

白额雁

鸿雁

来源:北京日报

排版:王洋

Yoovijit:

5秒前: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

南巨川:

4秒前:在成语“鸿雁传书”中,鸿雁充当了信使的身份。

宫泽正:

8秒前:这一特征与成群结队的背井离乡之人相契合,于是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自叙悲苦,所谓“哀鸿遍野,民不堪命”。

Mirella:

6秒前:大雁每次产卵4到6枚,孵化周期3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