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文苑 赵俊臣:费县过年习俗文

发布日期:2024-09-19 21:20

来源类型:果姨妈育儿 | 作者:赵慧航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2024全年免费资料公开】【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澳门王中王一肖一特一中】【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澳门正版资料免费大全新闻最新大神】

费县过年习俗

文/赵俊臣

费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节日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有许多岁时节令习俗,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反映了费县醇厚的民风民情。

费县重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六月六、中秋节等,还有相对传统节日而言、历史较短的公历节日和外来节日,如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国庆节,世界性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这些节日有越来越普及之势。

费县历来有重视过节的习俗,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食俗和相关活动。因此,岁时节令习俗内容丰富繁杂,包罗万象,比较重要的有祭祀、祈愿、食俗、节日往来等。以下分传统节日习俗、公历节日和外来节日习俗两部分做简要介绍。

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俗称“过年”。“年”字是会意字,在西周金文中的写法是上部为“禾”形,像沉甸甸下垂的谷穗;下部为“人”形,做躬背负禾状,像在收获谷物。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年的解释是“谷熟也,从禾,千声。”《谷梁传》:“五谷熟为有年,五谷皆熟为大有年。”中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一年到头,春耕夏锄,秋收冬藏,繁忙劳碌,总该有歇口气的时候,于是选在每年的第一天,作为庆祝的日子,既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又为新的一年开个好头。这样,就有了除旧布新、祈求丰年意味的“过年”。

在民间神话传说中,“年”又被描绘成一种吃人的恶兽,“过年”就是在腊尽春回、农事稍闲的季节将恶兽赶走,以便安居乐业。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年又含有祈福禳灾、避凶纳吉的意蕴。

无论从哪种角度考虑,在人们的年度生活中,春节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较之其它节日,过年不仅经历的时间长,而且程式也特别繁杂。分述如下:

赶年

春节,最能体现民俗的无可抗拒的精神感召力。时序一进入腊月,无论离家多远,都要安排回家过年,最好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能赶回家辞灶,起码在除夕之夜能聚在祖宗牌位前,全家共享新春之乐。此风俗家喻户晓,人皆明之,故而每年春节前后,参与春运的各种交通工具都是超负荷运转。

送年

又叫“送年礼”。春节前,家家都要备“年礼”馈赠亲朋好友,以此向长辈表达孝心,增进亲朋之间的感情。年礼可以是自己生产的稻谷、干果等土特产品,自己制作的生产生活用品、工艺品等,也可以是购买的衣帽、烟、酒、茶、各色食品等。20世纪80年代前,家中有粮、油、票证送人,是上等户;“文化大革命”期间,散装白酒就是不错的礼品,景芝白干、兰陵大曲等是比较贵重的年礼;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礼品种不断翻新。进入21世纪,以县城工薪阶层为例,一般的交往,年礼不能少于三样:温河王(或同档次)酒一箱,牛奶一箱,再配以肉或鱼、鸡蛋等。在农村,酒的档次要低一些,但也至少要有两样礼品。时序一进入腊月,从县城到农村,大大小小的超市、商店、代销点,商品堆积如山,琳琅满目,路上到处可见行色匆匆的送礼人,形成一道独特的节日景观。

按照惯例,对送礼人要酒饭招待;客人告辞时,要回礼,俗称“压箢子”。所回礼品数量控制在来礼的一半,最好不回原物,而更换价值相当的其他物品。

年关

旧时有“过年如过关”的说法。穷苦人家无钱买年货,无力送年礼,过年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旧时有“一年一个腊月二十三,大人愁来小孩欢,大人愁着没钱花,小孩跟在腚上要黄烟(鞭炮)”之说。对负债人来说,过年就是一道绕不过的“鬼门关”,过年清账,天经地义。此时,面对要债者,有再多的理由,也不好推脱。

办年

办年即置办年货,准备过年期间所需的物品。“喝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乖儿乖儿不用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办年主要是置办一家人过年期间吃的和玩的,一般有采购和自家制作两种方式。

采购即购买现成的年货,主要通过赶年集来完成。“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妮子要花,小子要炮”,诸如门神、对联、各色玩具,鸡、鱼、肉、蔬菜等都要购置。此外,还要添置碗筷,寓意增添人口,家门兴旺。年集又叫“腊月集”,以县城驻地为例,每逢农历三、八逢集,腊月初三,还看不出与平时有何不同,到“腊八”即呈现出过年的气象。腊月十三集称为“小年集”,各类年货大量上市,赶集的人也骤然增加,一些只有过年才形成市场的商品如鞭炮、春联等开始上市。腊月十八集叫“乱市”。建国前,据说自本集日始市场放开,工商、税务等部门不收摊子费。腊月二十三集是最重要的年集,不仅常规的商品数量和品类大增,一些平时集市上稀见的土产品如盖顶子、柏木疙瘩、案板等也大量上市。花花绿绿的年画、春联,噼叭作响的鞭炮,高声叫卖的灶糖,成堆的香、纸、鱼、肉、烟、酒、干鲜水果、蔬菜等等,再加上摊主声嘶力竭的推销,把年节的气氛烘托得十分浓烈。集场子里万头攒动,摩肩接踵,尽管价格飞升,人们也慷慨解囊。腊月二十八集是最后一个年集,其人气不亚于二十三集,但市场交易额明显降低,赶集的人以休闲玩乐者居多,看戏、听大鼓书、到鞭炮市场里猜“点头”、到春联市场里品字画……只是别忘了查缺补漏,把上集没买的年货买齐,临行时再捎上一棵青枝绿叶的竹竿,回家把带着绿叶的竹梢插到磨眼里,竹竿用来在年五更挑着鞭炮燃放。

近年来,随着经济繁荣,城乡各种档次的店铺大量出现,办年时,人们对集市的依赖性大大弱化。

自己动手制作的年货,主要是主食和各种熟食菜肴。其实早在腊八之前,主妇们已经动手烙煎饼。妯娌们合伙,一家用一两天的时间,烙成几尺高的一摞,放在大盆里或席笼子里,用笼布蒙起来,现吃现叠,可以吃到二月二。还要淘麦、磨面,打锅饼,蒸馍馍、糖三角、枣山、菜包子等,还要压谷子,粉小米面,蒸发团、年糕,做韭菜合子、豌豆黄子等等。主食备足了,还要准备菜肴,生豆芽,做豆腐,烀猪头,冷猪肉冻,灌香肠,炸藕盒、茄盒,炸山药、地瓜、里脊、花生米等,制作各类丸子、卷煎,炒花生、瓜子等。除夕前两三天还要依家人口味和祭天的需要,备荤素几种水饺馅料,以备过年时包水饺用。

此外,还要更换家具、制作新衣等。

辞灶

辞灶也叫“过小年”。民间认为此日是这家的灶王爷上天禀报一年来全家日常生活情况的日子。出门在外的人,要尽量在这一天赶回家中团聚。不同的人家辞灶的日期不同,有“官辞三(腊月二十三),民辞四,乌龟王八辞五六”之说。

灶王爷又称“灶神”“灶君老爷”。《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人人都要吃饭,每家都得有灶,有灶就有灶神。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家庭保护神,同时监察这个家庭日常行事的善与恶。在辞灶日的黄昏入夜之时,每家的灶君都要到天庭述职,汇报该户一年来的所作所为。玉帝听取汇报后,将该户下一年的吉凶祸福定下来。因此,灶君的汇报对每个家庭来说都至关重要,这就产生了辞灶的风俗。

辞灶仪式在晚饭后进行。届时先在厨房北墙或东墙上贴上灶君像。灶君像下半部多印有简明的日历节气,两侧配有对联:“上天(去多)言好事,回宫(来广)降吉祥”,有的下联也作:“下界保平安”。横批为“一家之主”。然后在像前摆一供桌,桌上摆瓜果、灶糖、白酒等。灶糖的作用是想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后甜言蜜语光说好听的。有些讲究的人家,还用秫秸扎一匹小马,在马前放上碎草、麦麸等饲料,意为吃饱喝足后,让灶王爷骑着上天。辞灶时,要燃放一挂鞭炮,并一边烧纸、秫秸马,一边破捻供品,一边念念有辞:“张灶王,李灶王,手扶灶台身靠墙。一年一个腊月二十三,买了糖瓜您先尝,吃了糖瓜上天堂。天堂有个灵霄殿,见了玉皇说一遍。叫俺家门清静,人口平安,骡马成群,牛羊满栏。”或“灶王爷上西天,少说闲话,多加美言。吃足喝饱,早去早回好过年,日子一年强一年。”有的干脆把灶糖抹在灶君像的嘴角上。之后,一家人对着灶君像,恭恭敬敬磕一个头,仪式结束。新中国成立后,此俗曾一度废止,近几年又渐渐恢复且更讲究,不仅供品丰盛,而且燃放鞭炮的数量大增。

除尘

又叫“扫尘”“扫灰”。此俗源于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按照道教的说法,凡间每人都有一个三尸神附体,这位三尸神心术不正,爱搬弄是非,向玉皇大帝密报说人类如何坏,要谋反等。玉皇大帝听后十分生气,命令三尸神把每户的罪状调查清楚,书于屋檐之下,再让蜘蛛张网遮盖。准备除夕派灵官下凡,凡有蛛网的人家,满门抄斩,孩丫不留。此事被上天述职的灶君知道了,托梦给户主。各户慌了手脚,自腊月二十四日起至除夕,集中力量清除蛛网及其他灰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除尘的风俗。同时,“尘”与“陈”同音,除尘意味着除旧迎新。费县各地多在腊月二十三开始大扫除。

除尘一是清扫,把住宅屋顶、门窗、墙角旮旯、地面等进行清理,去掉灰尘、蛛网等,同时洒扫庭院,清理畜禽栏圈、厕所,疏通明渠暗沟;二是洗刷,把家庭所有器具洗刷一新;三是汰旧换新,添置各类新用具;四是搞好个人卫生,洗浴、拆洗被褥、更换衣服鞋帽等。男子一定要理发,不能带着“陈头”过年。人人衣帽光鲜,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来。

上年坟

费县各地都有年前上坟的习惯,一般在腊月二十七起至二十九止,多在上午进行。届时,凡是在家的男子都去。到林地后,从辈分最高的祖坟起,摆供、烧纸、磕头、放鞭炮。有与先人一起辞旧迎新之意。

怄蚊烟

除夕之日早晨,成年男子在庭院中以松柏碎枝及麦穰之类怄三堆火,只准冒烟,不准有明火。三缕浓烟升腾上天。一说是为驱逐一年的蚊子、苍蝇,一说是遮蔽庭院,防备姜子牙巡查在此路过。

贴春联

春联俗称“对子”“门对子”,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桃符”。过去,春联多是村民自己买来红纸,找村里书法较好的人书写,也有人去集市上买人家写好的;20世纪末以来,机器印制春联增多。

贴春联一般在除夕日上午,大人孩子齐上阵,有打糨子的,有拿着新笤帚打扫门框、窗框的,有拿着刷帚抹糨子的。在门板上贴门神或门方子(又称“门心子”),门框上贴门对子,门楣上贴挂门钱子,其上再覆门簪。挂门钱子五张,自右向左,颜色分别是头大红二绿三黄四浅红五紫。门簪有散门簪和单门簪之分,自右向左读。门心子、门对子有上下联之分,上联必须贴在右边。门对子要窄,门簪要宽,有“穷门对子富门簪”之说。大门是一家的脸面,对联也特别讲究,门对子、门心子多是代表一家精神风貌的吉祥语。近年来,门心子有越来越宽大之势,传统的秦琼、尉迟敬德门神已显得窄小,现多以对称的四字联来代替,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等,一扇门几乎要用一整张红纸,显得气派大方。院内各门也多采用祝福语,如:“天泰地泰三阳泰,家和人和万物和”等。堂屋中间后墙贴“福”字或“吉星高照”“阖家平安”,有的还着意把“福”字倒贴,寓意“福到”。床头贴“身卧福地”或“身体安康”,大门外贴“出门见喜”或“出门胜利”,院内贴“满院春光”,牛、驴栏圈贴“槽头兴旺”,羊栏、猪圈贴“六畜兴旺”,粮囤上贴“苍龙聚汇”,石磨上贴“白虎大吉”,各式车辆贴“日行千里”,其他箱柜缸盆罐坛等,分别贴吉祥语,如“招财进宝”“酉”“福”等。

春联之外,还要在室内墙壁贴年画及财神像,手巧的妇女还剪各式窗花贴在窗户及内门上。

摆天地桌子

年三十午后,在庭院上首宽敞处摆一方桌,中间供天地神位,神位两侧放香炉、烛台等。神位前摆上几碗供菜、三碗小米饭,称“隔年饭”。有的摆五个碗、四个碟,内盛供品,其中猪头、白条鸡(翅膀翻转)、白鲢鱼等都要插上筷子。桌下还要放置香炉,桌前铺领大白席,以备敬天时磕头用;讲究的人家,还要在天井里搭“天地棚子”,再在棚内摆天地桌子。

请家堂

年三十下午至傍黑时,家中男子老幼齐集,穿戴齐整,由年长者手托香盘和已故先人的姓名牌位到林地或大门外焚香、烧纸、磕头,将先人灵位请到家中,在正堂屋里摆上供桌和椅子,上挂家堂轴子,请祖先亡灵回家过年,谓之“请家堂”。初一或初二早饭(也有在晚饭)后将祖宗灵位送回墓地,谓之“送家堂”。“文化大革命”期间,此俗曾一度废止,近年略有恢复,但仪式大大简化。

办喜事

传说年除夕这一天传说年除夕这一天万神下界巡察,凡间的邪魔鬼祟都藏起来不敢露面,所以百无禁忌。有的户便在这一天办理儿女的婚事,俗称“就年除儿”。

送光荣牌

从建国前开始,各级民政部门均在春节前印制慰问信和光荣牌,发到革命烈士和现役军人家中。年三十这天,各级政府官员都要带领下属到烈、军属家中慰问,敲锣打鼓放鞭炮,除挂光荣牌、宣读慰问信外,还要嘘寒问暖,了解生活情况。一般都有现金及其他年礼做慰问品。

吃年夜饭

大年三十的晚饭一定要喝酒。杯中斟满酒,不能先喝,第一杯泼地,是敬天;第二杯泼地,是敬祖。因为是一年的最后一顿饭,首先要吃出“团圆”味来,一家老小坐在一起,实在回不来的,也要把他(她)的座位、碗筷留出来空着。家有孕妇的,也要给未出生的孩子留出座位和碗筷。菜肴务求丰盛,要有鸡,寓“一年大吉”;有鱼,寓“年年有余”;菜的个数是双数,寓“好事成双”。旧时讲究只吃菜,不喝汤,否则,出行会遇雨。饭食上也有讲究,要吃年糕,寓“年年高”;吃粘团子,寓“年年团圆”;吃发团,寓“年年发”。席间,晚辈要给长辈敬酒、夹菜。即使年成不好或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这顿饭也要尽可能比平时丰盛。

插桃条子、放拦门棍

民俗认为桃树的枝条有避邪的作用。除夕之夜,人们习惯将桃条插在门旁,所有门都要插。此外,磨眼里、水缸里、锅里也要放上桃枝子和大蒜头,有祛毒避邪之意;锅里还要放上豆腐、豆芽、馒头、发团等,叫“压锅底”,意在希望全家幸福、富足。

迎年

饮过辞岁酒,吃过团圆饭,就开始“迎年”。旧俗过年前要挑满一缸水,抱足三日柴,备足半月饭,意为“情吃坐穿,一年受用。”柴多是芝麻秸、豆秸、棉花柴,有“芝麻秸做大官,豆秸棒年年旺”和“豆秸棒、棉花柴,金银财宝一起来”之说。现在烧饭大多用煤、电和液化气,水用自来水,都不用现备了,但饭和菜都务求齐全、丰盛。这些都收拾停当后,在门旁的香蛤蟆里点上香,就可以关大门了。关大门之前,在大门口横放一根木棍,称“拦门棍”,自除夕一直放到正月十五。其作用一是防止邪魔鬼祟进入院内,二是拦住家中财气不致外泄。

守岁

除夕入夜到子时,一般不到别人家做客,全家集中在堂屋正厅,秉烛焚香,彻夜不眠,称“守岁”。一家人围坐在火盆旁,火盆里点着柏木疙瘩,不时发出哔哔剥剥的炸响,冬至日挂到树上的棉花柴也拿来夹杂其间。长辈向晚辈一一介绍先祖行述,讲解行辈世次,追溯家族源头、迁徙和人口繁衍,介绍家规祖训。有的一家人聚在一起讲论年景、打扑克、放烟花等;妇女们忙着和面,端出早就调养好的馅子包水饺,要包够全家吃一天的饺子。旧俗大年初一不干家务,不做农活。为了图吉利,还特意包几个用制钱、红糖、麸子为馅的饺子,看谁有运气在子时发纸时吃到。谁吃着包着钱的饺子,就意味着“运气好、发大财”,吃到麸子馅的预兆“有福”,吃到糖馅的预兆“日子甜蜜”。包罢饺子,妇女用桃木刻成刀、剑、蒺藜棍、桃木小人等,用红线系在孩子的帽顶上,或戴在孩子脖子上、手腕上,据说可以避邪。

因有病而平时许下愿的,在院子里找棵树(无树的立一高杆),悬挂灯笼,表示还愿;为个子矮而发愁的,在接近子时偷偷搂着椿树念叨:“椿树王,椿树王,您长粗来我长长,您长粗了好解板,我长长了穿衣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各级电视台都在春节期间播放精彩的文娱节目,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使守岁的内容更加充实、丰富。

发纸

将近子时(23时至凌晨1时),开始张罗“发纸”。意在送诸神归天,迎灶君老爷自天宫归来。全家人衣帽整齐,毕恭毕敬,男子整理天地桌上的供品,点香。据说香烟可直达天庭,传递信息;打纸,即摊开火纸,用纸勺子一一印过(民俗认为,只有用纸勺子印过的火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冥币。今纸勺子已不多见,常用硬币或百元钞代替)。将纸顺时针刷成扇形,分成几沓备用。把鞭炮挂在预先备好的长杆上,把备好的芝麻秆摊开让家庭成员踩踏,叫“踩岁”。然后将踩碎的芝麻秆、棉花柴等连同火纸一起堆在天地桌前。妇女们烧水下素馅饺子,有的人家还要煮鸡蛋。饺子下锅,男人们打开大门放鞭炮。鞭炮炸完,饺子出锅。把饺子与其他供品一起摆在天地桌上,点燃草纸、锡箔、芝麻秆子等,按先天地、后灶君、再家堂的顺序,男女主人分别敬酒、破捻,率家人各处跪拜磕头。灶前、磨前、粮囤前、畜禽栏圈前都要烧香烧纸,还要到大门外、巷子头上、河边、井台、碾道烧纸。

近年绝大部分人家都赶在零点“发纸”,取早发之意,早发财、早发家、早发达……零点过后这段时间,到处弥漫着浓烈的烟火味,是爆竹燃放最集中的时刻。

敬完天地神灵,全家人一起吃饺子。费县有一句歇后语:大年五更吃饺子——没外人。饺子与“交子”谐音,意为“正交子时”,鸡蛋则寓意吉祥,寓来年诸事吉利。

拜年

子时一过,就到了大年初一。一元复始,第一件事就是拜年。先在自家拜,先拜家堂,敬酒、破捻、烧香、烧纸、磕头,祭祀已经故去的亲人,求他们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心想事成。次拜健在的老人。一般是老人在堂屋正中端坐,子孙在膝前磕头。有调皮的孙辈还让老人撩起上衣大襟“张着兜”,好把“头”兜起来。长辈接受了小辈的“头”以后,要发压岁钱,钱数多少视财力和亲疏而定。压岁钱一般都不用缴给大人,而由孩子自己留着做零用钱。

自家拜毕,即出门拜本家族中的长辈,再拜近处的亲戚、朋友,拜老庄世邻。一个家族自成一伙,每到一家,先拜天地,再拜家堂,后拜长辈,平辈之间也要互相拜年。晚辈行拜年礼为“磕头”,平辈相拜礼为“作揖”,现在则省去了打躬作揖的形式,相互握手,或只说声“过年好”“恭喜发财”。受拜者必回拜,否则为不礼貌。各家都准备好花生、瓜子、糖果、点心、酒、菜、饭等迎接来拜年的人。还有年初一拜年喝“飞酒”的习俗,每到一家拜年后,要坐下来喝几盅酒、吃一点菜再离去。常有连喝数家,酩酊大醉者。在街上碰面,互说“过年好”, 平时彼此有成见的,今日见面也要搭讪,往往可从此冰释前嫌。拜年有尽早之俗,多在早饭前结束。

旧时称年初一早晨讨饭吃的为“送财神的”。每到一家,讨饭的先在门口高喊:“财神进门来,又添人口又添财;财神落了座,金银财宝一大垛”。主人即把水饺、发团、炸货等各类过年吃食送给他。

自20世纪90年代始,随着电讯业的发展,电话、短信拜年成为很重要的拜年方式。各级党委、政府在每年正月初一,都由主要负责人带队,到当地武装部、武警驻费部队、烈军属家中慰问、拜年。机关单位也组织干部职工团拜。

“文化大革命”期间,敬天、磕头、烧香、烧纸等风俗被视为“四旧”“迷信”,一度被革除。近年来,此类风俗有所恢复。

娱乐、宴饮、串亲 自初一开始,传统的娱乐节目如踩高跷、耍狮子、跑旱船、扭秧歌、舞龙灯等在乡村和县城串演、汇演。自初二开始,京剧、吕剧、靠山梆等乡村剧团在各村开演。哪个村搭了戏台,村民都忙着叫亲戚、约朋友前来听戏,有的连续演出三五天。

自初一开始,聚会宴饮成为春节的重要内容。家人、亲戚、庄邻、朋友都可坐在一起“喝一气儿”,借以增加感情,交流信息。另外,过年后送家堂、初二叫闺女、初五“破五”等,都是宴饮的由头。自初二起可以吃荤馅的饺子。

串亲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初一走亲戚只限于男方宗族。初二是新女婿走丈人家的日子,正赶上开锣唱戏,分外热闹。费县东部新桥、汪沟一带,则是初六闺女回娘家。此外,青年男女还要趁过年休假,去看望姑、舅、姨和外祖父母。礼物可轻可重,重在拜访。在方城昌国一带的村庄,家中有孩子的人家,有大年初一带孩子拜石干娘的风俗。正月初六还要到寺庙拜痘神娘娘,保佑孩子不出痘,身体健康。

破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因为从除夕至初四过年的几天来,有许多规矩和禁忌,但到了初五,上述禁忌都可以打破了,故有“破五”之称。

据说这天还是财神的生日。按照旧俗,商家要在路边摆起供品,焚香拜财神,以求新的一年“大发利市”。普通人家也要在家中烧香摆供。同时,把过年积攒的垃圾清除干净。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据说,这样可免除谗言之祸。

破五之后,商店开门营业,山会庙会相继开会,人们忙着赶会、进香、还愿,商贩们抓住机缘,到会上兜售商品。近年来,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增强,商店开门营业有越来越早的趋势,县城大型超市即使大年初一也不停业。

自上世纪末以来,电视、VCD普及,人们在家中即可看到精彩的文艺节目,唱戏的村庄越来越少,传统的山会、庙会也受到冲击,规模逐年缩减。

布兰卡·波蒂略:

5秒前:破五之后,商店开门营业,山会庙会相继开会,人们忙着赶会、进香、还愿,商贩们抓住机缘,到会上兜售商品。

乔伊·布赖恩特:

6秒前:近年绝大部分人家都赶在零点“发纸”,取早发之意,早发财、早发家、早发达……零点过后这段时间,到处弥漫着浓烈的烟火味,是爆竹燃放最集中的时刻。

张远:

9秒前:晚辈行拜年礼为“磕头”,平辈相拜礼为“作揖”,现在则省去了打躬作揖的形式,相互握手,或只说声“过年好”“恭喜发财”。

斯文娅克莱菲尔德:

2秒前:门簪有散门簪和单门簪之分,自右向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