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车企取消发布会,成都车展明年还会有吗?

发布日期:2024-09-19 16:24

来源类型:奔流新闻 | 作者:吴昱瑶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新澳门六网站资料查询】【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二四六好彩7777788888】【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正版资料全年资料大全】

2021年,魏建军在纪录片中用一句“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的提问,成功塑造了一场年度经典的汽车营销案例。三年过后,如今的长城汽车尽管的确过得不算太好,但显然还远未走到“挺不过去”的地步。

不止长城,即便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1%的韩系、法系车,也还尚有余力发布新品,在中国市场维持着正常运转。但作为衍生品的车展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在危机的浪潮下,它们成了车企首先抛下的“负重”。

在中国汽车市场大大小小的车展中,北京/上海车展、成都车展与广州车展一直位于第一梯队,属于摆脱地域限制的行业盛会。但同为第一梯队,实际上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即将到来的成都车展便是其中最薄弱的一环。

而车展的“垮塌”,似乎也要从这届成都车展起,正式拉开帷幕。

车展办活动=费力不讨好?

从车展撤退,许多车企已经拿出了实际行动。在月底的这场成都车展上,吉利、长安主品牌都不再举办发布会活动,仅参展售车。不过极氪与阿维塔仍将举办活动。而比亚迪、奇瑞、长城则将继续举办发布会,甚至进一步扩大规模。

自主品牌阵营对成都车展呈现出了两种不同态度,而合资品牌则几乎普遍选择“后撤”,不再在成都车展举办品牌发布会。只有宝马这一家豪华品牌表现相对突出。

令车企们感到望而却步的,并不是车展流量不再,反而是“流量过载”。从热度来看,今年上半年的北京车展可谓相当成功。但这份热度中的90%流向了雷军、周鸿祎、李想等新势力以及他们背后的品牌,剩余的95%则成为了沉默的背景板。

在巨大的流量虹吸效应下,那些非流量车企与品牌们参加车展的窘境被数倍放大:此前,车展尽管也是数百个展台的“斗兽场”,但一切最终还是凭实力说话。谁的新车够重磅,谁的广告够大屏,谁的活动策划够出彩,谁就基本可以获得相应的流量。

但在如今的车展上,这些规则都已经不再成立,一个“流量人物”的出现就可以让许多车企精心策划的活动无人问津,而这带来的损失则以千万计,纯纯是“花自己的钱为别人办事”。

一位合资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车壹条》透露,如果精心准备发布会,并且为邀约媒体提供机票酒店,参加一次大型车展需要“至少2000万起步”,如果想要进一步做出效果的宣传,可能需要大几千万。这些钱光靠车展上卖车,是不可能赚回来的。

事实上,市面上大多数车型举办一场常规的活动也不过数百万元,两相对比之下,许多车企相关人员对于参加车展的评价是,看起来热热闹闹歌舞升平,但谁也不知道流量被谁家赚去了,所以车展发布会“不划算”“很难出效果”甚至“根本做不好“。与其坐等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后被轻松“截胡”,不如把资源集中在更值得的地方。

因此本次成都车展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即使举办展台发布会,绝大多数企业也是简简单单向媒体发出展台邀请,完全不考虑提供嘉宾的机票酒店。言外之意似乎是:要是想来看我们的发布会,请自费买机票订酒店(按行情价费用大概3000元/人)。若不然,不来也行。

这样的寒酸现象甚至被友媒做成了海报:成都车展活动分两种,一种是宝马邀请的,一种是蹭宝马邀请的。因为在众多车企活动邀请函中,几乎只有宝马一家品牌为媒体大面积提供了机票和酒店。

花得越少,“卷”得越久

尽管从战略意义上而言,活动集体“降级”的成都车展正在流失其作为A类车展的重要性,但从参展规模上来看,此次成都车展又“卯足了劲”,除了延续往年的11个展馆之外,还首次启用了9号展馆,整体展览规模再创新高。

而少数对成都车展依然抱有积极态度的车企,也普遍选择加码更大的展馆,更多展车的形式来为此次车展“划重点”,例如比亚迪,尽管这次仅仅是将王朝系列的一款概念车和海豹06GT两款新车进行亮相,但从规模上却以首次“包馆”的形式进行展出。

又比如长城汽车、BBA、新势力等,在本次成都车展上均进一步扩大了展台规模,带来更多在售车型。与此同时,成都市也为此推出汽车消费奖励活动,以最高8000元的现金奖励形式,鼓励在8月30日至9月20日期间购车。

不难看出,成都车展的“实用性”倾向已经成为了主流,而车企们的付出也更多地指向售车这一最终目标。将有限的预算花在“刀刃上”,或许才是未来车展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车市内卷的大环境下,这也成为了越来越多车企的必然选择。在车企公布的业绩报告上,除了营收和利润,销售成本、营销费用也被拿起放大镜反复研究,单车销售成本过高的长城汽车、赛力斯等车企遭到质疑,而在这两方面不断节约成本的比亚迪、吉利则得到表扬。

在产品无法获得合理溢价的前提下,越来越多企业只能从各种细节上入手,选择“降本增效”,大到重新评估车展活动的经费,小到将办公室空调温度锁定在26度以上,都从侧面传递着汽车圈的“寒气”。

因此,成都车展在2024年的猛然“遇冷”,并没有令太多人感到意外。如果说北京车展上流量的裹挟是催化剂,那么内卷带来的种种变局就是背后的根本原因。根源得不到解决,车展的寒气只会越来越扩散、蔓延。

更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汽车行业的现状得不到改善,那冷清清的就不会仅仅是成都车展,两年一届的北京、上海车展也不排除被车企“战略性放弃”的可能。

写在最后:

无论是对车车展“战略放弃”还是持续坚守阵地,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节奏,于车企个体而言都是无可厚非的选择。但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汽车来说,车展却是不能轻易被战略放弃的。尤其是在中国汽车品牌全球扩张的关键阶段,吸引更多中外企业将重磅新车与发布会集中在此,才是国际性车展成功与否的真正风向标。

因此,站在行业角度来看,我们依然期待车展能够回归到它应有的模样,期待下一个车展上最出圈的不再是某位重磅嘉宾,而是真正能够带领行业摆脱冷气“向上走”的技术和产品。

刘文思:

8秒前:与其坐等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后被轻松“截胡”,不如把资源集中在更值得的地方。

中原茂:

1秒前:不难看出,成都车展的“实用性”倾向已经成为了主流,而车企们的付出也更多地指向售车这一最终目标。

千崎若菜:

8秒前:而比亚迪、奇瑞、长城则将继续举办发布会,甚至进一步扩大规模。

李祎玮:

8秒前:车展办活动=费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