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美现状分析

发布日期:2024-09-19 19:17

来源类型:学表达 | 作者:杰基·厄尔·哈利

【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新澳开奖记录今天结果】【2024年新澳门王中王资料】【管家婆最准一肖一码】【新澳彩开奖结果查询】【二四六香港资料期期准117图片】【4949澳门免费资料大全特色】【2024今晚澳门特马开什么号】【新奥门天天开好彩大全】【2O24澳彩管家婆资料传真】
【494949澳门今晚开什么】 【2024新澳免费资料】 【澳门天天最快开奖结果】

全球医美现状分析

1.1 美国医疗美容发展及现状

美国是世界医疗第一大国,拥有最大的美容整形医师总量,美容整形施行术例总数也高居全球榜首。美国医疗美容市场成熟稳定,整体保持低年复合增长速度。根据联讯证券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00-2014 年,美国医疗美容总量从 740 万例增长到 1562.2 万例,年均复合增长速度为 5.5%。

2016 年微创整形占美国美容整形总量的 89.3%,贡献了近年来医疗美容的几乎全部增量,手术医疗美容增长停滞甚至负增长。美国医疗美容技术先进,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首先在美国发明和运用,技术的革新使原来需要动刀的医疗美容现在无需大动干戈,微创整形给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了便利。受惠于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临床医学,医疗美容的许多应用项目都是在美国诞生并发展成熟。高校、研发机构、企业构建了一个高效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临床成果能够迅速投入商业化运用。当前微整形正在成为医疗美容的新趋势,许多前沿技术均在美国酝酿成熟。

美国医疗美容行业集中度高,多为连锁门店经营,在渠道和服务体系方面都非常成熟:美国有 6300 名注册整形外科医师,为全球第一;从人力资源角度,行业能够留住并吸引高技术水平人才。行业正在积极向新商业模式结合,目前利用社交平台并导入内容供应商实现了很好的导流效果。

美国拥有一个稳定而庞大的中产阶级,中高收入人群注重生活品质。美国整形美容目标人群规模庞大。根据 ISAPS2016 数据,19-50 岁女性中有约 60% 是医疗美容的消费者,占人口渗透率的 3.8%。在美国医美消费者中,女性消费者占比达 92%,与我国以 80、90 后等年轻消费者为主流群体不同得是,美国中年年龄群体构成了医疗美容消费主力,40-45 岁年龄群体成为主流。

美国医美行业有完善高效的监管机制,FDA 承担了监管职能,监管覆盖了产业链的中上游,业务的前后端,美国的问责、追偿机制健全,行业准入门槛较高。美国美容整形也不仅有FDA 严格监管,细分行业内还有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ASPS)维护行业健康发展,注册成为ASPS 认证医师门槛较高,不仅需要接受整形外科训练和获得美国整形外科委员会的认证,还有在外科训练年限、医疗器械操作、伦理、患者安全技术等方面的要求。

1.2 日韩国医美发展及现状

韩国美容整形业兴起于 1988 年汉城奥运会,政府把美容业作为一种产业来运作,不遗余力推动美容整形业的发展。2007 年,韩国征服拨款 5.7 亿韩元建立一站式服务系统,以便海外患者轻松入境。2009 年,韩国政府正式将针对外国患者治疗的医疗观光产业合法化,进一步拉动了韩国整形业对海外市场的拓展。2014 年,赴韩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突破 1100 万名,其中来自海外的医疗观光游客超过 15 万人,同比增加 32.1%。医疗观光整形总收入高达 2391 亿韩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2016 年韩国医疗美容渗透率在全球排名第三,渗透率为 9%。韩国人口仅不到 5000 万,每年进行的整容项目达到近百万例,是全球接受整容项目最多的 5 个国家之一,并且韩国人均接受整形手术达到 13.5 次 / 千人,韩国医美医生人数为 2330,在全球排第四,2016 时韩国医美行业年产值超过 600 亿美元,占韩国 GDP 的 4%。韩国政府制定了到 2020 年吸引 100 万外国医疗游客、医疗收入达到 30 亿美元以上的计划。在韩国,整形美容已经成为了全民爱美运动,整形美容业成为了韩国的一张名片,成为韩国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并且带到了韩国医疗旅游业的发展。根据韩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现在韩国整容业已经成为韩国经济领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韩国医美行业集中度较低,且拥有众多中小医美机构。2016 年韩国注册医疗美容机构上万家,首尔就有 900 多家整形美容机构,在首尔“狎鸥亭洞”整容一条街,就拥挤了 400 多家整容医院,200 多家整容诊所。韩国美容整形医师门槛较高,整体技术水平较高且整齐,注册美容整形医师需要 6 年的医科专业学习,1 年的网络技术培训,四年的专业技能学习,期间还有多达 5 次重要考核,全程培养年限一般在 12-14 年。韩国专科美容医院实行合伙制,美容整形医生在医院中地位重要,由于不能采用公司制以法人化,所以不能上市。

韩国医美行业拥有完善有力的监管机制,仲裁委员会和行业自律准则协同监管,监管涵盖前中后端。

相比于韩国,日本是最早开展整形手术的国家,日本整形协会在 1958 年成立。日本整形在二战以后,随着社会风气的西化,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改善个人形象为驱动力的美容整形逐渐流行开来。2017 年日本医美市场渗透率达到 11.1%,略低于美国 14.1%。而且男性医美消费群体占比已达到 25% 到 30%。日本医美手术的发达也使得更多的国外人远赴日本整形,因此日本在 2010 年通过外国人“医疗签证”决议,增加了国外患者赴日本的次数,延长在日本的停留时间,进一步促进日本医美市场的繁荣。

在整形风格方面,日本的整形美容技术更加倾向于精细化,且不留下痕迹,以个人特色为主,在个人本身美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因此在整形项目上以微整形为主,在日本国内,微整形的占比达到 80% 以上,远远高于手术类项目。

1.3 中国台湾医美发展及现状

台湾医美行业大背景是全民健保制度的实施导致医院财务压力倍增,竞相发展医美等自费医疗业务。待遇降低导致很多医生从大型综合医院出走,往民营诊所移动,其中很多医生自主创业,拥有自己的诊所。根据 2016 年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台湾有 3000 多家医疗美容诊所,市场已经饱和。全台湾各类医疗诊所总共有 2 万家左右,其中涉及医疗美容业务的诊所达 3000 多家。这 3000 家诊所中,其中有 1000-1500 家左右专门从事医疗美容业务,另外近 2000 家为其它专科诊所涉及医疗美容业务。总体而言,市场已经非常饱和,而且每年都有大量新开诊所,同时价格竞争剧烈,从而导致医美诊所倒闭。

台湾医美诊所均是袖珍型诊所。与大陆美容医院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平方米不同,台湾的医美诊所面积都比较小,通常几百平方米,这与台湾地租昂贵且消费人群规模小有关系,如在台北开设诊所,每个月租金成本约 2 ~ 6 万元人民币不等。同时也和台湾医生可以自由执业,几个医生就可以建立合伙制的诊所有关。

在台湾约 700 多亿台币的医美市场,连锁医美机构不存在一家独大的优势,市场占有率也不算高,每家机构都有其定位和特有的模式,可以大致分为 7 类:(1)以专业专科医师联盟为核心的医生连锁;(2)以网红和二线艺人为号召的网红店;(3)讲究质感,注重轻奢体验;(4)传统美业的垂直发展;(5)细胞存储抗衰的延伸临床单位;(6)偏小资白领与学生族群的大众化路线;(7)医疗整合集团转投资,以作为仪器或注射产品的展示与出海口。

台湾医疗美容行业比较成熟的另一个标志是已经出现化妆品、医美器械代理、医美诊所上中下游兼有的医美一体化运营模式。这种整合者是随着竞争加剧、行业内的企业为谋求成本降低和利润大化,而主动进行的横向和纵向业务链条的延伸,其出现有其必然性,而这也有望成为未来内地医疗美容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台湾人口基数小,且医美消费比较理性。台湾人口少,只有 2300 万左右,并且出生率极低,每年新出生儿只有 20 万左右。加之人口外移比较明显,很多中产以上人口流失。经过多年医学美容行业教育,台湾医美受众大部分比较理智,客户在进行整形消费时会比较产品的性价比,很少奢侈消费,这一点是与大陆地区不同。

由于台湾医美消费人群基数低、市场容量小导致医美行业发展乏力。目前台湾医疗美容行业已处于成熟期,受台湾经济低迷、行业竞争激烈的影响,大部分医美诊所年收入水平维持稳定,而每年新客户的数量实际可能在减少。台湾医美行业供给过大,而人口基数小,导致行业新技术出现时推广较快,但随后价格迅速下降。由于中老年人群抗衰老需求大,男性消费占比不断提高。台湾医美消费人群集中在 20 ~ 70 岁年龄段,其中 30 ~ 55 岁年龄段人群较多。从消费人群性别来看,女性占大多数,但男性消费人群占比在不断提高,主要来自中年以上男性抗衰老美容和 90 后为主的年轻人群意识观念的改变。

关于台湾的监管。台湾过去的法规对微整形没有严格控制,但凡执业医师均可做整形项目。但是在 2015 年经过行业洗牌,台湾竞争态势趋缓,首先是卫生福利部明显收紧医美从业人员资格限制,医生供应逐年趋缓,不少机构停业或重整,进入相对稳定阶段。

通过分析美国、韩国、台湾医疗美容行业发展现状对我国大陆医疗美容发展的启示如下:

(1)完善的监管机制有助于医美行业健康的发展

纵观美国、韩国及台湾医美市场,完善的监管机制能够规范市场,给消费者提供法律保障,促进了当地医美行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违规越界、非法行医的规范和打击力度有助于行业秩序得到净化。

(2)医生创业将成为行业趋势

韩国、台湾的医美市场都以医生为核心,成立“小而美”的医美诊所。而按照中国医美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考虑到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医生供应量仍远远不足。随着医生多点执业的放开,中国的医美医生创业也将成为行业趋势。

(3)需求群体将进一步扩宽

韩国、台湾的医美行业在发展初期受众几乎全部都是年轻女性,随着行业的成熟,这一趋势有向男人、学生、中年人、老年人等群体的方向发展。而处于发展的中国也将迎来进一步拓宽的需求群体。目前,部分中国大陆网站甚至已经开始和男同网站进行合作,争取切入男性细分市场。学生群体倾向于祛痘祛斑;男士倾向于隆鼻、植发、抽脂等项目;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加上人口长寿和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美容治疗已经由年轻人蔓延到中年人乃至老年人,中老年人倾向于抗衰老等项目。近期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美容手术副反应并没有显著高于年轻人,这一数据将进一步激发老年人美容治疗的市场需求。

1.4 中国大陆医美发展及现状

1.4.1 中国大陆医美发展历程

中国整形美容外科的诞生可追溯至公元前 316 年,晋书记载了第一台唇腭裂手术。而现代医疗美容起源于 1934 年,上海创立了第一个整形外科。抗美援朝战争前后,大量伤员的面部、四肢重塑需求促使外科整形的科研、培训和医生技术快速发展,为现代美容外科奠定了技术基础。然而,外科整形的科研工作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期间一度接近停滞,直至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实现复兴。80 年代,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于医疗美容的需求日益增长,“变美”需求代替外伤修复成为近代医美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 2006 年以后,医美行业的投资规模和投资笔数呈指数级增长,预示医美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1.4.2 中国大陆医美市场规模

中国医疗美容市场 2014 年规模达到 777 亿人民币,2017 年全年达到 1760 亿人民币,根据中金研究所分析预测 2018 年全年达到 2245 亿人民币,将以 25.67% 的发展速度稳定增长。整形美容业将成为房地产、汽车、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服务行业。

根据 ISAPS(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发布的 2016 年全球医美大数据,美国在全球医疗美容市场占有率为 19%,排名第一;巴西为医疗美容市场第二大国家,占有率为 11%;中国与巴西仅差 1% 差距,成为医疗美容第三大国家,占有率为 10%,韩国和印度分别为 5% 和 4% 全球占有率,位列第四、第五大医疗美容国家。

ISAPS 2016 年数据显示,医疗美容疗程渗透率以每千人接收医疗美容疗程为单位,中国人每千人接收医美疗程为 1.7,同比美国为 12.6,巴西 11.6,韩国 8.9,印度 0.7。与其他主要医美国家相比,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和全球占有率逐渐增长的同时,医美疗程渗透率仍较低,这表明中国市场人均接收医疗美容疗程的渗透率有待提高,中国医疗美容市场成长空间巨大。

从地域上看,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区域性比较大,我国整形美容产业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和一线中大等经济发达城市,还拥有一大批的消费群体和潜在客户。由于技术、服务,安全性的优势,不居住于大城市中的人们也会不远千里来到有名的整形医院。因此,医疗美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聚集越来越明显。随着整形美容的思想不断渗透和中小城市经济的发展,医美在一线城市的发展速度将会继续增快之外,还会开始渗透二三线城市。

1.4.3 医美行业消费者画像

1. 年龄段

根据新氧发布的《2018 年医美行业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我国男性医美消费者占比为11.2%,略低于国际上的 13.8%,女性医美消费者占比为 88.8%,但是男性消费者的平均客单价是女性的 2.75 倍。

根据白皮书数据显示,2017 年每 100 位中国医美消费者,有 53 位在 25 岁以下,即 90 后,90 后占比 53%,26-35 岁年龄段占比为 43%,36 岁以上占比为 4%。

从近两年消费数据来看,医美成为 00 后的日常生活方式这一趋势端倪已现,而且新氧预测会愈演愈烈,因 00 后希望通过后天变美,加之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社会态度越来越开放。从数据上看,年轻医美消费人群的占比逐年增加,19 岁以下中国医美消费者占比为例,2017 年为15.44%,2018 年为 18.81%。

2. 整形项目

从消费者的项目选择大数据来看,中国与全球医美消费者对美有着共同的标准,即皮肤细腻光洁、轮廓凹凸有致、大眼睛双眼皮、丰胸细腰长腿、发际线绵长、毛发充足。

从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非手术医美项目看,全球人民的喜好非常相近,前 5 大受欢迎项目里都包括透明质酸填充、肉毒杆菌注射、激光脱毛、光子嫩肤。从市场情况来看,前 4 大项目已经成为引流项目,即价格接近成本,甚至是赔钱售卖,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到店。

1.4.4 医美行业发展驱动力—需求端

1. 消费升级

在我国整容行业已经存在 90 年,然而真正拉动医美行业飞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国民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的提升。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2 年的 1.6 万元上升至 2016 年的 2.4 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9.6%。收入的稳步提升拉动了消费升级,基本的衣食需求消费占比降低,而服务业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攀升。

医疗美容属于中高端的服务产业,需要一定经济能力做支撑,国民人均收入的稳步增长使得医美需求得以释放。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超过 2000 美元之后,对医疗整形美容的需求就会增加 10%,并每年以这个速度递增。而目前,中国人均收入已超过 8000 美元,随着国民购买力的稳步提升,医美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2. 心理需求

在现代社会“颜值即正义”“颜值经济”等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于整容的态度也越来越宽容。自 90 年代以来,韩国影视剧和明星综艺中明星的“完美”形象推动了整容文化在我国额渗透。另一方面,受西方审美的影响,国人崇尚立体的五官,而整形成为一种有效的改变外貌的手段。自 2005 年以来,人人网、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井喷式增长促进了网络信息传播,进一步促进了网红明星的对于美貌的示范作用。

而现如今,整容的原因由外部文化影响向心理原因过渡,“获得自信“已经超越”模仿明星“等因素,跃居整容的第一大心理驱动力。网络调查显示,90% 以上的人认为外貌在工作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出了整形意愿,5% 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一定会整容。在整形群体中,68% 的人整形动机是”获得自信“。”颜值经济“时代下,整形美容已经成为获得自信的重要途径,人们对自身外貌的不满和对”自信“的渴求激发了医美需求快速增长。

1.4.5 医美行业发展驱动力—供给端

1. 社会资本的进入

对于供给端而言,政府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美领域是医美机构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在医疗美容领域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专科医疗集团,同时医疗美容也是医疗行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和最具服务特性的分支,适合社会资本进入。社会资本的涌入促进民营医美机构数目迅速扩张。数据显示,相比 2010 年,2015 年的民营医美专科医院的数目增长了140%,占据医美医院总数的 98.6%。

2. 医生多点执业政策放开

除了鼓励社会办医,国家还于 2009 年开放医生多点执业,并逐步解除了对多点执业的机构数目限制,增强医美产业链中游供给能力。医美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我国有资质的整形医生数目相对稀缺、专业医师数量的增速不能满足行业快速扩张的前提下,政策开放有助于民营医美机构吸引优质医师资源,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增强医美中游供给能力。

另外,医生多点执业政策放开也将颠覆传统的雇佣关系,优质整形医生作为稀缺资源拥有更高议价能力和更多话语权,新型的雇佣关系如医生合伙人制、医生创业平台等都是多点执业政策下医美机构为了吸引人才的新探索。

3. 医美 O2O 拓宽获客渠道

对于医美机构来说,重营销、渠道获客成本高是行业目前普遍的痛点。医美机构获客方式有美容院等中介引流、搜索引擎广告投放和线下活动等,这些营销费用占据总收入的比例高达50%,医生和医美机构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医美项目的价格也居高不下,而这些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同时行业内信息不透明、缺乏监管也让消费者难以甄别机构和医生的资质,手术安全和术后效果难以保障。

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新型营销渠道—医美 O2O 电商平台的出现则有望改变这一现状。像新氧、更美、美呗等 O2O 平台通过提供咨询医生的在线入口和公开医美项目的价格信息,实现医美获客去中介化,有效降低了机构和医生的获客成本,使利润分配回归合理。另一方面,O2O 平台通过鼓励消费者撰写术后评价来搭建医美信用体系,改变了传统医美市场信息单向流通的格局,形成信息闭环。

1.4.6 医美行业模式解读

关于医美商业模式解读,可以分为线下医美商业模式与在线医美行业商业模式。

1. 线下医美模式解读

线下医美即终端医美机构的商业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端技术专家团队模式。这种为专家创业型企业,由几个具备高端技术、从业经验丰富的医生组建一支专家团队,由专家团队个人口碑积聚公司品牌,比如永成医美。

第二,医生集团模式。医生集团是以产业投资作为连接、多个医生团队组成的联盟,可能从属于医院,也可能是独立的医生组织,一般是独立法人机构,以股份制形式运作。医美医生集团模式以联合丽格为代表,通过吸引大牌专家加盟,在较短时间内建立技术、品牌优势,提高行业影响力,通过集团化管理降低销售费用率。

第三,专注细分品类模式。医美机构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定位做少数细分项目(例如整形外科、激光美容、皮肤分析管理等),集中资源将细分项目做到相对极致,打造细分领域的品牌,典型机构有欧华美科、德美诊联等。

第四,区域连锁下沉模式。医美机构专注于做经济实力较好、消费力较强的小城市市场、挖掘“市场盲点”城市,将实体连锁下沉,配套符合当地需求的医美项目,率先在当地树立起品牌、抢占市场,典型机构有天鹅湖医美等。 医美机构主要集中在消费力强的城市,一二线城市集合了本地品牌机构、外来连锁品牌、新兴机构,竞争极为激烈。但在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区,存在许多经济实力较好的四五线“全国百强”城市,当地优质医美供给相对不足,客户主要前往附近中心城市做医学美容,因此存在潜在市场机会。

2. 线上医美模式解读

互联网医美模式的核心思路是在产业链中下游优化社会分工,医美机构对市场营销、提供医美服务、客户管理等全面负责。互联网医美模式下,互联网医美平台负责市场推广、术前咨询、术后服务、客户案例大数据的采集利用、第三方支付功能,以及为消费者提供外接法律援助、保险服务、消费信贷等功能;医美机构则重点负责术中服务、医师资源培养、治疗方案品牌化等工作,以品牌化、标签化、优质化赢得市场,缓解营销陷阱带来的压力。

互联网医美有两类平台。

(1)医美机构官网。医美机构自身已做过触网尝试,大型医美集团都已设立了自己的官网,打造医师品牌和医美方案品牌。但由于医美机构自身官网导流难以做到第三方独立客观,因此只能作为自身集团的营销宣传口径存在,没有对行业模式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2)专业互联网医美平台。第三方互联网医美平台通过案例分享、医生机构过滤、治疗方案推荐,将价格、医师机构资格信息、效果评估信息等公开,提升行业信息透明程度,首先明显改善了机构医师良莠不齐、价格不透明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公司本身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医学编辑会对医疗机构进行资质调查,再结合回访员会对用户体验完医疗机构后进行回访;另一方面则通过体验过服务的消费者本身的评价和打分对医疗机构进行有效评估。该类平台已经开始对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医美 APP 有两种类型的商业模式,分别是 B2C 和 C2C。悦美采用的是 B2C 模式。新氧、更美则采用的是 C2C 模式。2018 年前瞻数据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目前中国的整形医疗机构中,分为公立医院整形科、民营医院和私人诊所三类,数量在 1 万家左右,其中民营机构占据85% 的市场份额。按照更美等平台给出的数据来估算,这 1 万家机构中有接近 80% 都入驻了医美 App(多数同时入驻多个平台)。在经过了 2015 年、2016 年 O2O 的疯狂后,医美行业的存量市场正在消失,医美 App 的流量瓶颈也正在显现。

B2C 模式的关键是自建咨询团队。咨询团队帮助消费者选择医美产品,通过导购的形式联系的相对应的医院进行整形美容,公司盈利方式为从营业额中抽取一定的佣金。对于小型诊所或者个体医师,可以采取直接对接消费者和机构医师的模式,咨询工作直接由医生或诊所方面担任,平台负责把关医师资格及后期反馈,同样从用户消费额中抽取佣金。这一类的公司和传统的整形美容机构的销售方式类似,都是建立较为庞大的咨询团队。以悦美为例,其员工总数超过 200人,半数以上为客服。客服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消费者选择合适医美产品,通过导购的形式联系的相对应的医院进行整形美容,公司盈利方式为从营业额中抽取一定的佣金。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迅速回应消费者的需求,对于消费者有更强的把控力。其缺点在于咨询师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过度营销,但其本质和传统医院的销售人员无异,难以做到客观的推荐。从体量上看,目前几家代表企业没有进入第一梯队。

1.4.7 医美行业盈利特点

目前医美市场存在高费用、高毛利、竞争分散、市场集中度低等特点。根据盛世景投资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尚无一家市占率超 5% 的医美机构。医美行业综合毛利率普遍在 50%-65%,从业务类型看,整形手术类毛利率 60%-70%,皮肤(激光类)毛利率在 60%-70%,注射类毛利率 40%-50%。整形和皮肤类毛利率相对稳定,医美终端竞争加剧,注射类(玻尿酸、肉毒素、水光针、各类因子等)被当做引流的重要工具,毛利率趋势性下行。

医美行业平均期间费用超过 50%,广告费和人工是费用的核心组成部分。引流费用高企是医美行业一大痛点,行业整体广告费占营业收入比率超过 25%。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医美机构的平均获客成本约 5000 元,南京、杭州等省会城市的平均获客成本约 3000 元。医生的薪酬是人工最大的费用部分。医生是医美终端的核心资源,医美终端普遍采用保底加抽成的方式留住优秀的医生。一线医生的人工薪酬计入成本,约占营业收入的 15%-20%;其他医生、护士及经营管理人员的底薪约占营业收入的 15%-18%,合计占营业收入的 30%-40%,是医美终端最主要的成本费用项。

1.4.8 医美行业面临的挑战

1. 国家政策监管趋严

在医美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卫生部尝试通过对医疗美容科目和医疗美容机构的分类细化以及对医美机构、医美医生认证的推进,对行业实施监管。2017 年,卫计委联合其他部门发布《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方案》,推进医美监管向纵深发展,行业走向合规是大势所趋。

然而,全国范围内的医疗美容医院、美容诊所等机构共计 1 万余家,而具有资质的机构仅有约 6500 家,非法行医现象普遍,行医场地和行医资质难以鉴别,我国医美行业仍走在合规的早期阶段。

2 医美行业人才紧缺,整形医生资质良莠不齐

根据 ISAPS 数据显示,中国医美外科医生人数于 2016 年仍旧维持 2800 人,同比增速 0%,从数据上反映出中国医美医生稀缺,而中国医美市场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加剧了医生资源稀缺的程度。目前从事医疗美容行业的医生共计 10 万余名,但具有专业资质的整形医生不足 3 万人。这 10 万余名执业医师中,由医疗转型医美的医生数目过半,他们需要大量临床实践来降低手术失误率和培养自身审美;还有 5-10% 的整形医生缺乏专业资质,经过短期“培训”即非法行医,导致医疗事故频出,消费者维权困难。

卫生部办公厅将医疗美容项目分为四级,手术的难度和风险随着级别增加依次递增,对于医美执业医生的资质要求也逐级提升。医疗美容服务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而培养一名医疗美容主诊医生需要 10 年以上时间。由于头部医生的稀缺,越级行医情况普遍,整形风险大。

Ps:完整版私信或加WeChat

(运营者:小瑜 WeChat:xy414789)

Liam:

1秒前:第二,医生集团模式。

周维克:

3秒前:7,同比美国为 12.

莫妮卡·贝鲁奇:

3秒前:4 医美行业发展驱动力—需求端1.

毕明艳:

2秒前:高校、研发机构、企业构建了一个高效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临床成果能够迅速投入商业化运用。